从骑马射箭到学生军,什么样的军训才有用? | 循迹晓讲
循迹 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主讲:赛艇队长
策划:赛艇队长
责编:马戏团长
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-孔庙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-天坛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&河北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&宁波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&福建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&虎门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国庆假期北京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国庆假期天津线下游活动
最近到了开学季,对于新生而言,他们即将迎来巨无聊,巨折磨人,巨没劲的一个项目——军训。甚至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,军训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不过,说起学校军训可是一个相当悠久的文化,和现代的军训相比,历史上的军训要比现在丰富有趣的多。
早在先秦时期学校里就出现“军训”,在那个年代能上学的都是贵族,而贵族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当兵打仗,因此军训自然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◇ 先秦时期,每年春秋两季,各乡的行政长官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、大夫、士和学子,在州立学校中举行乡射礼
自西周起,官学分为“国学”与“乡学”,并且有“小学”和“大学”两级,其中的“大学”以“君子六艺”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为标准课程,其中的射、御是射箭和赶马车,都是打仗时候的必需品,教师通常由贵族担任,比如孔子就对射箭的礼节颇有研究,还演示射箭给别人看。
对于当时的人来说,军训很重要,军训中的射箭更为重要,因为这不只是打仗的本事,也是升官的必备技能。
在当时,贵族们要定期朝见周王,给天子缴纳赋税和进贡,在朝见的过程中天子会举行射礼。而在射礼中主要看的是各个贵族的射箭水平如何,以及动作礼节是否规范,比如说和天子一起射箭的时候要先向天子行礼,诸侯所处射箭的位置不能和天子平行,要往后一步表示尊敬。如果失礼或者是没射中靶心,可能就要减免封地甚至是失去诸侯的爵位,反之则会加官进爵。
据说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就是因为射箭表现的非常出色,才被封为诸侯,当上了晋国的第一任国君。
◇ 漫画中描绘的始皇12金人
后来秦统一六国后,六国贵族遭到毁灭性打击,都快被杀光了,而且秦始皇也收天下的兵器铸了12个金人,除了朝廷控制的军队,别的地方难以找到武器,军训自然也无从谈起。
到了汉朝,有军事课程的都是学者自己开班讲学。不过,他们一讲学问题就大了,你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正经上课还是图谋不轨,况且他们还聚众搞军训,这事往大了说就是阴养死士。西汉末年,王莽执政时,经学家刘昆每年都会率500余名弟子习武,王莽就怀疑其图谋不轨,于是下令关押了刘昆和其家属,直到王莽战败,刘昆一家子才被放出来。
此后的朝代对军训的态度也跟秦汉一样,尤其是科举发明以后,加上重文轻武,军训就更没了市场。
◇ 承平时期,读四书五经当然要比耍枪弄棒重要得多
明朝时期朱元璋曾提出让各地的府学和县学的课程里,除了四书五经还要加上骑马射箭,但问题是他们学习最后是为了科举考试,而科举不考骑马射箭,即便是有人教那也没人学。
到了乾隆年间皇帝也让八旗子弟学骑马射箭,还特别强调在八旗的科举当中要先考骑马和射箭,再考四书五经,即所谓“国语骑射”。不过,这条命令几乎是淘汰了9成以上旗人考试的资格。八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,只要是在旗的就是提笼架鸟,八旗兵丁一个月也就发2两银子,要养活一大家子人,还不许种地做生意,穷的都快要饭了。骑马射箭这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,八旗子弟根本练不起,所以乾隆爷这个美好愿景最后也不了了之。
◇ 乾隆皇帝射猎图
在乾隆爷的政策推行不下去的时候,同时期的西方学校里出现的现代军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。毕竟罗马到中世纪再到启蒙运动这段时间一直在打仗,军训也一直都没懈怠,到近代更是提炼出一套现代的军训制度。比如英国的贵族公学就对在校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,同时期的大清正沉迷于“天朝上国”迷梦里无法自拔,直到甲午战争惨败,全国上下意识到“强兵尚武”的重要性。
康有为在给光绪的奏疏中提出各级学堂应重体育,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,并特别提出体育要对标军队中的训练方式。蔡锷第一个倡导了“军国民”的教育,培养具有“国魂”的国民,对国民进行军事训练。民国时期的军事家蒋百里在1902年发表了《军国民教育》一文,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的实施应通过学校教育。在国家将亡的压力之下,清政府在20世纪初推行一系列新政,并在1906年颁布《教育要旨》,正式说明学校军训的的办法。
◇ 图为1900年代,北洋大学堂军训学生合影
到了民国成立后,之前的学校军训被继承下来,许多学校还组织了“少年义勇团”或“童子军”,借以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军事技能,一战结束后,教育界认为德国的战败是“公理战胜强权”的结果,不再强调军事训练了。
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结束,以吴佩孚、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实权,吴佩孚是一个思想极其保守的人,他自比关羽岳飞,号召以孔孟之道治国,觉得学校里边不教四书五经改教军事训练简直是不成体统,于是下令北洋政府治下的所有学校全部取消军训。
◇ 图为1917年,上海圣约翰大学军训阅兵式
不过,甭管北洋政府的政策怎么样,北京大学是一直坚持学生军训,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,就在校园内组织学生进行军训,北大的军训科目有实践的操科和理论的学科两部分,操科又分为偏仪式的场操和偏实战的野外两类,在军训中表现优异的人可以编入学校的学生军。一套军训下来,这些学生的军事素养极其优秀,比那些靠抓壮丁抓来的士兵强多了,更可以代替军人警察承担一些任务。
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,北洋军阀冯玉祥、张作霖废掉原来的大总统曹锟,建立执政府,并邀请孙中山到北京执政。蔡元培担心孙中山的安危,在孙中山专列到达北京时,特意安排学生军承担火车站的警卫工作,孙中山住处的安保任务也是由这些学生军负责。
◇ 蔡元培检阅北大学生军
◇ 野外训练后,正在休息的北大学生军
后来1925年孙中山去世,他的灵柩从协和医院相继转移到中央公园和香山碧云寺,其中护送灵柩的工作均由学生军完成。后来北京群众相继组织过几次上街游行,学生军也参与其中,维护游行秩序,在面对政府军警威胁的时候,他们还要与这些军警对抗以保证群众撤离。学生军的优异表现引来了国内各界的注意。
随后的几年中外相继爆发了巨大冲突,比如1926年万县惨案,28年济南惨案,31年九一八事变,每次冲突都以中国蒙受国耻而告终。南京国民政府才痛定思痛,决定把军训重新引入校园,并参照北大学生军的模式把这项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大高校,一直持续到抗战时期才被迫中断。
所以说军训不一定无聊且无用,像北大学生军这样,还是能发挥出作用的。而军训是否招人待见还得看时代,贵族上战场的年代军训不仅是必需,甚至还是大事,而兵荒马乱的乱世,进行军训不仅能保境安民的作用,关键时刻或许救自己一命。而等到承平年代,民众不会时刻面临死亡威胁,战争更是对他们来说是文艺影视作品里的概念,这个时候揪着他们进行名为军训实为服从性测试的活动,那不招人待见不是很正常。
*本文首发于「循迹晓讲」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*配图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
(END)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-孔庙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-天坛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&河北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&宁波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&福建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&虎门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国庆假期北京线下游活动
◇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,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国庆假期天津线下游活动
★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,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,讲自己的漫聊,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。
★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?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?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?有录制过的小片,Vlog,写过的讲稿,欢迎给我们投喂。
★投喂方式:添加下方微信号,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。
●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●
杀牛,杀人,拜龙王,为啥老天还不下雨?| 循迹晓讲
苏军:打遍客机无敌手,谁来都得绕着走 | 循迹晓讲
萨布林:让勋宗瞧瞧,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!| 循迹晓讲
慈禧命地方督抚勤王,李鸿章为何敢说“恕不奉诏”?| 循迹晓讲